——尋訪紅軍突破大渡河峽谷的最后一個天險
1935年5月31日,飛奪瀘定橋的紅一軍團二師四團,在奪取瀘定橋后30多個小時,發(fā)起了突破大渡河峽谷最后一個天險的飛越嶺激戰(zhàn),30多名紅軍戰(zhàn)士的鮮血染紅了飛越嶺埡口。由此打通了北上與紅四方面軍會師的通道。
記者一行近日幾經(jīng)尋找探問,先來到瀘定縣興隆鎮(zhèn)沈村,然后轉(zhuǎn)入一處山坳再行駛17公里山路至飛越嶺下的化林坪村。
翻閱史料可知,化林坪原本是茶馬古道上赫赫有名的一個繁華古鎮(zhèn),后來隨著商貿(mào)衰落、交通變遷而逐漸褪去繁華,淡出人們視野,成了大山深處一個普通的村莊。村頭僅存的一通古碑上,記載著清雍正乙卯年(1735年),果親王胤禮主持完7世達賴喇嘛返藏事宜,返京路過化林坪時感慨山高路險的詩文。
近年來,鮮紅的花椒成了當?shù)厝说闹赂恢鳂I(yè),村里及周邊山腰上遍布著花椒樹,一簇簇成熟的花椒宛如紅彤彤的瑪瑙?;制捍妩h支部書記李林告訴記者,去年全村花椒收入700萬元,人均收入約9000元。
飛越嶺海拔2830米,南北兩側分別為海拔 3678米的馬鞍腰和3001米的桌子山,雙峰左右聳立,形成一道天然隘口,即飛越嶺埡口。
根據(jù)1935年186期紅軍《戰(zhàn)士報》及瀘定縣委黨史研究室整理的相關史料介紹,瀘定橋戰(zhàn)斗結束后,中央召開瀘定會議,決定紅軍向北走雪山一線,避開人煙稠密地區(qū)。隨后,越過天險大渡河的紅軍左路軍大隊人馬,與在安順場強渡大渡河后夾江而上的右路軍勝利會合于興隆,先頭部隊于5月30日攻占化林坪,直取飛越嶺。
固守飛越嶺的是川軍袁國瑞旅兩個團。敵人據(jù)險而守,通向山頂?shù)难蚰c小道上埋有地雷,紅軍數(shù)次沖鋒均沒成功。5月31日晨,紅二師四團奉命攻打飛越嶺。師長陳光、師政委劉亞樓,團長王開湘、團政委楊成武親臨山腳察看地形后,決定利用山上霧多的特點,由二營副營長黃霖率領六連并一個機槍排從左翼山峰迂回攀緣而上,出奇制勝。
黃霖帶領部隊開始向飛越嶺右面的桌子山山峰迂回。戰(zhàn)士們在盤根錯節(jié)的野藤、荊棘中攀緣而上,遇到石壁擋路,搭人梯艱難爬過……最后一個屏障下,六連一個身手矯健的戰(zhàn)士憑著大樹做梯子,爬到屏障頂端。隨后,他放下連接起來的長長綁腿,戰(zhàn)士們抓著垂直的“索道”,于正午時分全部爬上山頂。
稍作休整后,六連就找到敵人的側翼警戒部隊。黃霖讓機槍排從高處壓住敵人火力,其余戰(zhàn)士沖向敵群,如神兵天降般奪下這個陣地。
敵人失去左側高地后急忙組織數(shù)倍于紅軍的兵力反撲,在力量懸殊情況下,六連就像釘子一樣釘在陣地上,與敵拼殺。這時,從正面進攻的紅軍主力部隊也奮不顧身地向上沖。激戰(zhàn)至深夜,紅軍攻占了敵軍在飛越嶺上的所有陣地。自此打通了繼續(xù)北上抗日的出口,徹底粉碎了國民黨反動派欲圍困紅軍于大渡河峽谷的迷夢。
站在飛越嶺埡口回望化林坪,興隆鎮(zhèn)黨委副書記唐小兵介紹:“政府規(guī)劃要翻修擴建從漢源到瀘定的老路,附近娘娘山旅游資源也將被納入開發(fā),相信用不了多久,這里會再一次走進世人的視野。” (據(jù)新華社電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