甘孜日報 2017年09月28日
■陳然
最早喝白茶,是因為芳。她送給我,殷殷囑咐說是老白茶,放了很多年,藥用價值很高,一定要珍惜云云。此前我接觸最多的是烏龍茶。那些凌厲的,濃烈的香讓人振奮,仿佛上了戰(zhàn)場,鳴金跑馬,恣意馳騁。卷曲的葉片經(jīng)由滾水喚醒,舒展碧綠,形神皆討喜。因此當(dāng)開封試喝老白茶的時候,不由地愣怔了一下。葉片是棕褐色的,仿佛是枯槁的秋后落葉,又像是桀驁不馴的枝丫樹干,支棱著,不愿意屈服。
談不出好,亦非一見傾心。只好密封,束之高閣。之后的日子,繼續(xù)烏龍當(dāng)?shù)?,鐵觀音、梨山、杉林溪、東方美人……
又一日,在一家熟識的茶店里,發(fā)現(xiàn)人人都在喝白茶。茶人說,白茶有白毫銀針、壽眉和白牡丹之分。泡了一杯白毫銀針,仍然是淺淡的,不討好的滋味,不好推卻茶人推廣的熱情,買了少許,價格很便宜。在家放了三個月,拿出來泡,竟然湯色晦暗,入口滯澀,與之前第一次喝時尚有清香遠不能比。棄之又可惜,只能束之高閣。不識真面目的日子倏忽就是兩年,直到去過一個小院喝茶。
那一天是白茶會。有等級不同和種類不同的白茶。小院的主人依哥的茶器是老物件,但他選用的燒水壺以及茶席卻很平常實用。有人問他一些關(guān)于器皿上的講究,他避開不談,只說,喝茶。四道茶中前三道皆為白牡丹,最后一道為白毫銀針。第一道,年輕,味淡,耐久;第二道,極為芬芳,悠悠轉(zhuǎn)轉(zhuǎn),歡喜中生,情不自禁;第三道,喝得暢快淋漓,渾身通透;第四道,手足脊背,微微冒汗,有勁道,需凝神定氣接招。
一下午的清談沒有離開白茶。據(jù)依哥娓娓道來的版本,白茶的制法主要有兩道工序,曬青和萎凋。采摘之后,不經(jīng)殺青或揉捻,沒有過多的人為干預(yù),這是最自然地把陽光封存在茶葉里的過程。最早白茶多為出口,老白茶在東南亞的藥店可見蹤跡。近些年,越來越多的人知道了白茶,市場帶來的對產(chǎn)量的需求開始大了起來。一些茶廠和茶農(nóng)為了效益,不再延承古法,很多白茶被弄進了空調(diào)房里,原本至少三天的自然晾曬被簡化到了一天。而靠天吃飯,天晴即曬,北風(fēng)干燥,陽光滋味,南風(fēng)自海上來,茶葉鎖住的水分里略帶濕咸……這白茶的內(nèi)里門道在空調(diào)房的簡單粗暴控制下,風(fēng)光不再。依哥講得平靜,卻讓人聽得痛心。
見識過空調(diào)房的流水線,簡化成一天一夜的鐵觀音,泡出來沒有太陽的味道,多了陰干濡濕的潮氣。
依哥來自茶鄉(xiāng),本不做茶,茶喝到這個地步,令他無法安坐。于是他放下本職,回歸茶山,只為延續(xù)茶的一個本味。每年的隆冬,他就奔赴福鼎,找到那些老茶農(nóng),沿用古法,順應(yīng)天時,起早貪黑,做一些產(chǎn)量雖小,卻口感藥用俱佳的真正的白茶。也因為有辨認的方法,我終于知道,家里那三個月就晦澀的白茶是制法出了問題。
有依哥的教授,我認出來芳送的老白茶,是壽眉。綠葉中帶有黃片,也有芽葉連枝,看著不講究,甚至有些粗陋,但泡出茶湯來,柔和持久。因為有些咳嗽,又加了新會老陳皮,泡淡了以后放進玻璃壺里煮,一天喝下來,肺腑滌蕩!
白茶,最初喝不慣,如今離不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