甘孜日報 2019年10月17日
◎鳳穿牡丹
小時候,夏天到了,母親喜歡隨身帶著一把麥秸稈編成的團扇。既能扇來涼風,又能驅(qū)趕蚊蠅。我讀一年級的時候,剛剛會寫一些簡單的漢字,母親便讓我用毛筆在團扇上寫了一個“?!弊?。那是我第一次用毛筆在作業(yè)本、描紅本之外的器物上寫字,母親看了又看,臉上有著說不出的歡喜。自那以后,家里的許多器物,扁擔、提籃、籮筐、桌子、凳子,它們的身上都添上了我幼稚的墨跡。
記憶中的這些器物,在我參加工作,成家立業(yè)之后,大多數(shù)都留給了老家的親戚朋友,可我依然記得我和這些器物的親密接觸,每每回憶起來,依然那么親切,那么溫馨。那是年少光陰里刻下的足以銘記一生的生活印記,是心頭永遠揮不去的鄉(xiāng)愁。
皮籮。那是所有鄉(xiāng)村器物中形狀最有特點的,竹篾編織成的,底是正方形的,口是圓形的。父親說,那叫天圓地方。鄉(xiāng)村皮籮的體積和容量是有規(guī)定的,以它盛下的稻谷為標準,一擔大皮籮的容量是兩百斤,一擔小皮籮的容量是一百斤。農(nóng)村里衡量一個男子是否真正成年,就看他能不能挑起一擔大皮籮的稻谷。我成年的時候,父親已經(jīng)七十歲了,他已經(jīng)挑不起兩百斤的擔子了。我二十歲那年的夏天,從生產(chǎn)隊的曬稻場上,把兩百斤一擔的稻谷穩(wěn)穩(wěn)地挑回了家,那一刻,父親又是幸福又是心疼。
水缸。廚房里,陰涼的角落,放著一口體積龐大的水缸。清晨天蒙蒙亮,父親拿起扁擔、水桶去村里的小河里挑水。那經(jīng)過一個晚上安靜、過濾的河水,清澈見底,有時候,父親的動作快,水桶里還會有跟著水勢鉆進水桶里的小魚。那小魚倒進了水缸里,成了我童年時的玩伴,一個人在家里的時候,我就看著那小魚在水缸里悠哉悠哉地閑游。偶爾的,腦子里還會有一種奇怪的想法——人的一輩子如果能夠像一條小魚一樣無憂無慮,該多好啊??上说囊簧?,越是成長到后來,越是不自由,說話,做事,甚至連愛和恨都不能自由。古人云:子非魚焉知魚之樂,知魚之樂焉知魚之痛。說不定,那魚也和我們?nèi)祟愐粯?,也有很多藏在心底里說不出來的滋味。
腳盆。男大當婚,女大當嫁,有女兒的人家,女兒出嫁的時候,娘家的嫁妝里頭,腳盆是不可或缺的。新媳婦嫁到婆家的時候,須帶幾只腳盆作陪嫁。那腳盆大小不一樣,形狀也不一樣,有標準的圓形的,也有橢圓形的。桶匠師傅把腳盆做好后,娘家人還要請銅匠師傅把箍好,刷上桐油。那時候的女子,基本都是勤儉持家的,她們會像愛護自己的身體一樣愛惜娘家陪嫁的東西,很多人家,那些大大小小的腳盆,夠一個女人用上一輩子。
竹籃。鄉(xiāng)村人家,都有幾個竹籃,大的用來打豬草用,采茶用,小一點的,下菜園摘菜時用。最小的竹籃,名叫“四兩籃”,它的容積小,大約可以裝得下四兩、半斤的茶葉??墒?,別小看這不起眼的小籃子,積少成多,也就能成大氣候,,達到四兩撥千斤的效果。有一種腰身略用細篾編織成的竹籃,是專門在走親戚時用來放禮品的。常??梢钥匆姡嚅g的小路上,一個或幾個小巧玲瓏的女子,穿戴整齊,手臂上挽著一個細篾竹籃。至于竹籃里裝的是什么,別人是看不見的,因為那竹籃上面有一塊嶄新的花毛巾蓋著的。那種細篾的籃子,新的時候顏色很青翠,有竹子淡淡的清香。年代久遠了,青篾漸漸泛黃,這時候籃子也就成了一個主婦須臾離不開的伙伴了。
我年少的時候,最喜歡的一種器物,現(xiàn)在幾乎絕跡了。那是一種捕魚的工具,民間叫做“倒須籠子”。竹子編制的,內(nèi)外兩層。外層和內(nèi)層之間是一個很大的空間。奧妙在內(nèi)層,從籠子口到內(nèi)層底部成一個倒圓錐體,圓錐體頂端有一個小孔。在內(nèi)外層的空間里放一些誘餌,魚兒順著內(nèi)層倒圓錐體裝進去后,就再也沒辦法游出來了。三月桃花汛的時候,河里有一種魚,叫做“桃花鱘”,成群結(jié)隊地鉆進“倒須籠子”里,提著籠子回家,倒出桃花鱘魚,紅燒、煎炸,那是春天里最好的美味佳肴。
這,算不算是一種植根于骨髓的鄉(xiāng)愁呢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