甘孜日報 2022年10月25日
◎八寶
爐霍縣,有國道317線從東南至西北貫通全境,這里歷來都是去藏抵青之要衢和茶馬古道之重鎮(zhèn)。在革命歷史上,爐霍同時也是第二次國內(nèi)革命戰(zhàn)爭時期的革命老根據(jù)地,1936年,中國工農(nóng)紅軍第四方面軍抵達爐霍,在此駐扎休整半年多時間,并建立了縣、鄉(xiāng)博巴政府,留下了豐厚的紅色歷史足跡。
在爐霍縣宜木鄉(xiāng)的蝦拉沱村有一位特別的老人,他是一名老紅軍,在與時間的拉鋸戰(zhàn)中,他成為了整個甘孜州唯一健在的紅軍。而這位年逾九旬的老翁,在蝦拉沱過著平淡普通的生活,如若不經(jīng)介紹,人們很容易就會忽略在他身上所經(jīng)歷過的那段崢嶸歲月。老人名叫李豐明,是一名定居甘孜的客家人,在定居甘孜之前,他經(jīng)歷了一次偉大的征途。
1923年,李豐明出生在四川蒼溪縣一個以船運為生的家庭。在他10歲那年,駐守閬中的國民黨軍隊為封鎖紅軍,強行征用嘉陵江沿岸的所有船只,失去營生的李豐明家也因此被迫流落到了閬中。1935年3月,紅軍渡過嘉陵江,擊敗國民黨守軍,攻占了閬中城。為了革命,也為了更好的生活,他們一家便隨即加入了紅軍第四方面軍,彼時李豐明年僅13歲哥哥李豐君15歲。
1935到1936年間,中國工農(nóng)紅軍長征途經(jīng)甘孜州。一、二、四方面軍的指戰(zhàn)員們,沖破國民黨軍隊的重重堵截,克服高原上空氣稀薄、糧食奇缺等困難,爬雪山、過草地、穿林海,跨越全州15個縣的山山水水,留下了英雄們的足跡。紅軍所到之處,執(zhí)行黨的民族政策,宣傳北上抗日主張,在甘孜、爐霍、道孚、丹巴和瀘定、康定等縣幫助各族勞動人民建立博巴政府、格勒得沙政府、蘇維埃政府和農(nóng)民協(xié)會。紅軍飛奪瀘定橋和二、四方面軍在甘孜勝利會師的地址,如今已經(jīng)成為各族人民特別是青少年進行革命傳統(tǒng)教育的重要課堂。紅軍給各族人民帶來了希望和力量,各族人民盡力支援紅軍,為紅軍籌集糧食和柴草,為紅軍充當(dāng)向?qū)Ш头g。作為紅軍長征的經(jīng)歷者,這些歷史情節(jié)在李豐明的記憶里仍舊日久彌新。
在加入長征隊伍開始的時候,李豐明父親便申請加入了紅軍成立的船工會,遇水搭橋,造船擺渡,李豐明和父親一起幫忙負責(zé)造船轉(zhuǎn)運渡河的紅軍。而長征途中充滿了艱辛,在剛進草地時,年紀尚小的李豐明在父親的懷中度過了寒冷的一夜。次日天蒙蒙亮,他看見很多隨行的人倒在了泥潭之中,水面上僅剩下一些他們戴過的斗笠,這一幕幕景象給李豐明留下了深刻的影像。氣溫驟降的冬天,草地上又起了霜,光腳踩在上面咔嚓作響,像針扎一樣的疼痛難忍。
一路上,李豐明一家人跟隨紅軍隊伍翻山越嶺,突破反動派的層層圍追堵截,從嘉陵江到茂州,到蘆化、黑水、大金、小金、丹巴、道孚,最終到達了爐霍。但由于李豐明父親在茂州時腳部負傷,母親也在過草地時得了冷骨瘋(一種因長期受寒落下的疾?。?,他們再也無法繼續(xù)隨隊伍北上。為了照顧生病的父母,無奈之下,爐霍便成為了李豐明長征的最后一站,而部隊只得將這一家四口和另外20多名傷員、病號留在了爐霍。分別時,隊伍給李豐明一家留下了一頭犏牛和一匹馬。
后來,哥哥李豐君放馬時被當(dāng)?shù)氐膼和剿鶕?,加之他們所寄宿的家庭發(fā)生變故,唯一的牛也被抵押充了房租。沒有了這些生活的來源,一家人被迫開始了流落生涯,不得不靠乞討為生。期間,有一個藏族老阿媽見李豐明可憐,給了他一雙舊靴子,那雙靴子他穿了兩年多的時間,一直穿到鞋底掉落。
入鄉(xiāng)隨俗,為了全家人的生活,李豐明說著一口流利的藏語,漸漸融入了當(dāng)?shù)氐纳睿?成年之后的他與當(dāng)?shù)匾幻利惖牟刈骞媚锝Y(jié)了婚,生活也開始有了起色。新中國成立后,李豐明的生活苦盡甘來,1959年爐霍縣老街與蝦拉沱同時成立全縣的第一批高級合作社時,李豐明一家成為了蝦拉沱入社的第一批社員。
現(xiàn)如今,李豐明在蝦拉沱已經(jīng)生活了80多年,他的女兒已年近花甲,三個外孫也早早成家立業(yè),有了各自的兒女,而他一直受大家的愛戴與敬重。時代的記憶伴隨了他的一生,如今雖然年事已高,但李豐明仍然思維清晰、口齒靈活,年輕的往事銘記于心,他的紅軍記憶,也在蝦拉沱被一遍又一遍講述著。
最新消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