亚洲高清资源,日韩亚州,亚洲电影av,国产一区在线播放,国产中日韩一区二区三区,美女诱惑动图,超高清图

  您所在的位置:康巴傳媒網 >> 文化 >> 康藏文化 >> 瀏覽文章

遠去的石碾

甘孜日報    2022年11月17日

◎李云

前些日子回老家,在村西頭,看見一個碾砣被村民們遺棄在路邊,半截身子埋在了泥土里,另一半在外面,也沾著不少泥土,任憑風吹日曬雨淋。不由心里一動,勾起了我對石碾,對逝去的歲月的回憶。

小時候,村子里東西兩側各有一盤石碾。石碾是什么時期出現(xiàn)的,是誰發(fā)明的,沒有定論。但它的歷史作用是不容忽視的。據(jù)村中的老人說,在他們還是小孩的時候,這兩盤石碾就已存在了。石碾是人們日常生活中加工米面離不開的工具,在艱苦的歲月里,它與鄉(xiāng)親們的生活息息相關。碾米,磨面,打漿,破渣,樣樣都要用到它。離開石碾,人們就不能順利地生活下去。

從我記事起,雖然有了電,可以用機器來加工米面,但莊前莊后幾個村子,就一個加工廠,二三百戶人家,磨米拉面還是顯得擁擠,所以,平時要加工的東西不多時,大家還是喜歡在石碾上進行。

石碾主要由碾盤、碾砣、碾框、碾管芯、碾棍組成。碾盤是用塊石壘好的,大大的、圓圓的、厚厚的石盤。正中央豎立著一根碾管芯。碾砣在碾盤上,與碾框固定,碾框是用硬木做成的架子,呈四邊形。碾砣兩頭的中央有碾臍,與碾框相合,能自由轉動。碾框的一端,中間有一孔,套在碾管芯上。碾框上有兩個碾棍,呈對角線分布。當逆時針推動碾棍,碾砣轉動起來,石碾就開始工作了。

那時候,人們最常在石碾上碾的就是玉米了。

每當新鮮玉米從地里收回來,媽媽都會在晚上時間撮一些,然后拿到石碾上去碾。媽媽說,石碾碾出來的東西,沒邪味兒,做出來的飯,香噴!

每次用碾子碾東西前,媽媽都要帶好用具。簸箕、籮,撮斗、苕帚。媽媽將玉米放到碾盤上,推著推桿圍著碾盤轉圈,俗稱 “推碾子”。 一個人推是比較費勁的,媽媽總會叫我和妹妹幫忙。我倆有向前邊拉的,有在后邊推的,碾砣子就吱吱呀呀的轉動起來。剛開始碾的時候,碾砣子與糧食間的阻力大,感到碾砣子特別重,推拉著很費勁。玉米很堅強,頭幾遍,幾乎一點面都沒有。慢慢地轉著轉著,玉米漸漸成餅,有的就碎了,就會感到輕松了。碾壓時玉米會濺出來,需要一遍一遍地往碾盤中央掃,媽媽往往是一手抱著碾棍,一手拿笤帚,邊推邊掃。

碾上二十來圈,媽媽會停下來,把玉米用笤帚掃成堆,用撮斗往籮里收一些,在簸箕里晃動籮子,那些沒脫殼,或者比較粗的玉米乖乖地留在籮子上,細面就灑在了簸箕里。篩完后,剩在籮子中的玉米,媽媽再用簸箕,上下抖動,泊著去殼。然后把這些粗玉米再一次用碾子碾壓,直到全部碾壓成面晾干備用。這樣的玉米面,做成的菜餑餑可香了。

記憶中,用碾子碾壓韭菜花很是費勁。每年做韭菜花,媽媽都要做很多,除自家食用外,親朋好友,都要送上一些。一袋袋韭菜花,媽媽從地里采回來,在石碾上一盤盤地碾,一碾就是小半天。因為韭菜花比較潮,碾的時候阻力大,石碾推著沉重,還要碾得很細,甚至要出不少水,碾壓的圈數(shù)很多。每次去,我和妹妹都很不情愿。媽媽總會有辦法,她會給我們講好孩子的故事,還會采用獎勵的方法,我們推碾子多少下,就會得到幾塊糖塊。也許當時是為了想當好孩子的一份虛榮,也許是為了滿足肚里的饞蟲,又或許是窮人的孩子早當家,看到媽媽忙碌,于心不忍。總之,在***說教下,我們總會把碾子推完。飯桌上,就著鮮美的韭菜花醬吃飯,心中會泛起一種自豪感。

夏天,吃完晚飯,人們都愛聚在石碾處乘涼,那里地勢比較寬敞,透風,再者,大大的石碾,省去了不少人拿板凳,往石盤上一坐,家常就聊開了,在歡歡喜喜地說笑中,洗去了一天勞作的疲憊。淡淡的月光灑在石碾上,蘊染在人們心上,柔和,恬淡。夜,靜悄悄,時光,很暖!

石碾,見證了時代的更替和故鄉(xiāng)的變化。如今,科技的迅猛發(fā)展,石碾徹底退出了村莊的舞臺。以后的孩子們,只有在電影、電視和博物館里見到它了,只有在故事里聽到它了。但石碾在過去艱苦歲月中的功績,將永遠銘刻在光陰的長廊中。


  • 上一篇:一棵半大柿子樹
  • 下一篇:火塘記憶

  • 本文地址: http://m.huanlegouqql.com/html/wh/kcwh/85152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