亚洲高清资源,日韩亚州,亚洲电影av,国产一区在线播放,国产中日韩一区二区三区,美女诱惑动图,超高清图

  您所在的位置:康巴傳媒網(wǎng) >> 文化 >> 康巴人文 >> 瀏覽文章

藏區(qū)·茶葉·古道

甘孜日報    2019年03月15日

        ◎張春文

        茶葉的種植和飲用發(fā)端于秦漢以前的長江流域,唐朝陸羽的《茶經(jīng)》中就曾這樣說道:“茶之為飲,發(fā)乎神農(nóng)氏,聞于魯周公,齊有晏嬰,漢有楊雄、司馬相如……皆飲焉”。漢以后,飲茶之習逐漸普及到民間,后經(jīng)漫長時間的發(fā)展,茶的種植、加工、品飲就形成了一種文化現(xiàn)象。不過,與藏族相比,漢地的茶文化不免多了些矯柔造作,多了些無病呻吟,尤其是當今,種種諸如茶藝茶道表演之類的現(xiàn)象,雖都冠以“文化”的帽子,卻總給人偽飾和做秀的感覺。

       藏族人雖不大提及“茶文化”這個詞,實事上卻與茶的關(guān)系更為密切,對茶的嗜愛到了極致,對茶的理解淋漓盡致。茶作為一種飲品,已成為他們生活的組成部分。作為一種符號已深深地根植于他們精神的領(lǐng)地。云南迪慶康巴藏人的民謠里就這樣唱茶:“加嚓熱!加霞熱!加梭熱!”翻譯成漢語就是:“茶是血!茶是肉!茶是生命!”不僅民謠詩歌中唱茶,戲劇中也演茶,故事中也說茶,神龕上也供茶,整個藏民族文化中都彌漫著茶的芳香。

       在藏區(qū),茶葉“等于米鹽,不可一日無以”,藏民們“一日無茶則滯,三是無茶則病”,因為“腥肉之食,非茶不消,青稞之熱,非茶不解”,所以藏民族男女老少都愛茶嗜茶,成年男子每天早中晚必須飲三次茶,有的老人嗜茶成性,睡覺前也要飲三兩碗茶。他們把茶看的很重要很神圣,以其養(yǎng)身,以其待客,以其為敬神的貢品,以其為財富的標志,以其為吉祥的圣物。

      藏族飲茶方式多樣,尤其是康巴藏區(qū),因與漢地接近,飲茶習俗深受影響,除飲酥油茶、奶茶、牛頭骨茶、糌粑茶外,也有些飲用方法的原理與漢族相同,如開水泡茶,或?qū)⒉钃v碎沖泡,或?qū)⒉枞~煮后濾去茶渣等。當然,藏區(qū)最普遍的還是以酥油與茶葉混合熬制的酥油茶,這是把食與飲統(tǒng)一起來的一種飲茶方法。做酥油茶選用的大茶是發(fā)酵后緊壓成塊的茶葉,有紅茶、黑茶兩種,從中醫(yī)角度講屬溫性,深受全藏區(qū)喜愛。

      藏族飲茶不僅有禮儀講究,茶具也很講究,煮茶器具有土陶罐、銅鍋、鐵鍋之分,喝茶器具有木碗、銀碗、瓷碗之分。土司頭人和一些大戶人家的茶具就更講究,茶壺、茶桶、茶碗、茶盒上都有用金銀、象牙、寶石鑲嵌的吉祥圖案。藏民的茶碗各用各的,一家之中也互不換用。無論貧富貴賤,遠出時茶碗隨身攜帶,舊時西藏王朝的大臣們上朝時,懷里也揣著一個只屬于他自己的茶碗。

      藏區(qū)飲茶的歷史比漢族晚,大約從唐代開始。之前,他們平衡酥油、牛肉、糌粑等高蛋白高熱量的食物結(jié)構(gòu),靠的是爾吉德加草、萵色葉子、馬板樹葉和山海棠葉等野生植物根葉熬湯喝。這些植物據(jù)說是蓮花生大士為利益民眾,嘗遍百草后選定的,因而有“蓮花寶茶”的美譽。自從茶葉從漢地傳入藏區(qū)后,其有助消化、去油膩、清熱解毒、醒腦提神的功效被認可,很快成為肉食乳飲的藏民族的生活必須品。但最初只能是王公貴族才能得到茶葉,繼而土司頭人、富商也開始飲茶,再后就普及到了民間,形成全民族飲茶成風、嗜茶成性的局面,于是,茶葉就成了全民族飲食結(jié)構(gòu)中最重要的組成部分。

      然而,茶葉產(chǎn)自遙遠的東方漢地,藏區(qū)不產(chǎn)茶,只能去購買,這就促使了以漢地茶葉和藏地土特產(chǎn)為主要內(nèi)容的貿(mào)易活動的興起。隨著藏區(qū)茶葉需求量的增大,貿(mào)易規(guī)模迅速發(fā)展。但由于路途遙遠,運輸極為困難,商隊馱著茶葉行程數(shù)千里到達西藏后,包裝茶葉的牛皮都會被馱架磨破,所以,運到藏區(qū)的茶葉就極為昂貴。資料顯示,唐代晚期在西藏僅用幾斤茶葉就可換一頭牦牛,甚至換一匹馬,一兩黃金也不過買數(shù)斤茶葉而已。即使在康巴地區(qū)(今四川甘孜州及周邊地區(qū)),雖緊挨著產(chǎn)茶地雅安,但康北色達、石渠、德格、江達等縣到康南的康定也有千余里之遙,所以運輸?shù)娇当钡牟枞~一斤也可換取十來斤酥油或羊毛。這種高利潤的生意刺激了商人的積極性,也使一些專為商賈運輸貨物的趕馬組織的出現(xiàn),貿(mào)易也越加活躍。


  • 上一篇:巴塘縣康寧寺古柏
  • 下一篇:德格雕版《甘珠爾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