■記者 馬建華 文/圖
“春光美如斯,正是讀書時。”今天(23)日是世界讀書日,對于愛書人而言注定是難以忘懷的。在今年的全國“兩會”上,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已經連續(xù)兩年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“全民閱讀”,并首次提出建設“書香社會”。從國家頂層設計到各級黨委政府的重視,一個全民閱讀的大好時代已經到來。
政府應保障公民閱讀的權利
隨著世界讀書日的到來,全國各地都圍繞這一主題開展了形式多樣、內容豐富的讀書活動,州圖書館充分發(fā)揮公益圖書館的職能作用,將各種圖書送進農村牧區(qū)、軍營學校、社區(qū)等,宣傳開展“全民閱讀”活動的重大意義,通過廣泛開展“全民閱讀”活動,使廣大讀者了解中華經典、了解中華的傳統(tǒng)文化,樹立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,提升個體文化修養(yǎng),提升了文化品位。讓更多讀者了解圖書館、走進圖書館、利用圖書館,發(fā)揮了圖書館"推廣閱讀經典,傳播中華文明"的重要作用,弘揚了社會正能量。
據悉,政府部門加緊推動《全民閱讀促進條例》的新聞出來后,疑問也隨之而來:讀不讀、讀什么、怎么讀、讀多少是個人的選擇。既然如此,政府為何要抓全民閱讀?有不少網友調侃道:“以后不讀書就是違法了?”還有人認為,政府應該力抓經濟、民生、反腐、法治等“硬任務”,“像全民閱讀這樣不痛不癢的軟任務,如此大張旗鼓地抓,是不是在作秀?”
專家認為,閱讀是一項公民權利,保障每個公民平等地獲得閱讀資源,是政府不可推卸的責任?,F代社會,閱讀是公民的基本文化權利,是個人發(fā)展的基礎。窮人家的孩子通過閱讀改變了命運。保障公民的基本文化權益當然是政府的責任和義務。推動全民閱讀立法的核心不是限制公民個人閱讀的自由,而是明確政府所應承擔的責任,中國正處于發(fā)展關鍵期,大力倡導全民閱讀具有更加緊迫和長遠的意義。國際閱讀學會指出,閱讀能力的高低將直接影響一個國家和民族的未來。歷年的國民閱讀調查都顯示,無論是閱讀率還是閱讀量,我國與先進國家相比都有較大差距。發(fā)達國家普遍將全民閱讀作為“總統(tǒng)工程”,以體現重視和擴大影響。從這個角度來說,個人閱讀只能解決自己的閱讀問題,解決不了營造氛圍,完善基礎設施必須要由政府來抓。
在我州這樣一個全民閱讀率相當低的地區(qū),提高國民閱讀率需要政府大力完善閱讀設施、營造閱讀氛圍,既需要做好“增量”,也要用好“存量”,充分發(fā)揮現有各類設施的效能。
數字閱讀改變閱讀習慣
在習慣了上網瀏覽、看微博、發(fā)微信以后,許多人突然發(fā)現自己難以閱讀大部頭的書籍,哪怕是以前甘之如飴的小說,如今也讀不下去了。他們擔心網絡閱讀習慣會帶入傳統(tǒng)閱讀,使人喪失閱讀復雜深奧內容的能力,變得愚蠢淺薄。
“閱讀是一項需要注意力高度集中的行為。數字閱讀的最大問題是注意力極易分散。由于網絡內容大部分是多媒體,既有文字、圖片,也有音頻、視頻,而這些內容大都是以超鏈接的形式排列的,一旦點開新的鏈接,就意味著進入了一個全新的閱讀領域。我在上網之初是為了讀一條感興趣的新聞,但很快被購物網站上的最新產品吸引住了,變得本末倒置。”在政府部門工作的王女士告訴記者。
有人認為,無論閱讀電子書籍還是紙質書籍,完全是個人行為,沒有必要去爭議閱讀形式。
記者調查發(fā)現,上個世紀六七十年代出生的人是紙書的力挺者。他們喜歡看紙書的原因有多種多樣,有的是覺得看紙書能修身養(yǎng)性,有的是養(yǎng)成了習慣,覺得看紙書更有感覺,還有的干脆說看電子書太費眼睛,還是看紙書眼睛舒服。
在他們看來,傳統(tǒng)閱讀需要耐心,而數字閱讀堪稱“耐心殺手”。以微博為例,瀏覽一個微博頁面只要幾分鐘,眼睛在每條微博上停留的時間只有幾秒。不斷地掃視、瀏覽、搜尋感興趣的關鍵詞、點擊閱讀--這個過程因為信息的豐富性、多樣性而足夠刺激,但顯然不足以鍛煉耐心。一本優(yōu)秀的圖書通常是有內在的邏輯框架的,只有進入這一邏輯框架,才能說是閱讀。而網絡內容特別是微博這樣的社交媒體每一條都互不關聯(lián),跳躍性的閱讀當然談不上深入和邏輯了。
“我喜歡三類書籍,一類是歷史典籍,我喜歡從書中人物命運的起承轉合中體味人生;第二類是針砭時弊的書,思辨性強,有助于我更好地認識這個社會;第三類是和我親身經歷有關的書,比如我是六零后出生的人,經歷了半個多世紀的歷史風云變幻,這一類書籍讓我能夠找到成長的影子。"在州文化部門工作的楊先生告訴記者。
楊先生不僅喜歡閱讀,還喜歡到書店讀書、買書。但他并不排斥電子書。"如果要在紙書和電子書之間做個選擇的話,我會毫不猶豫地拿起紙書。”楊先生笑言,“我好像覺得只有讀紙書,才更讓我能靜下心來,更能讓我沉浸在書的世界中。有句老話叫做'手澤猶存',紙質的書讀起來可以勾勾畫畫,寫下感悟,放在書架上就像看到老朋友一樣,經得起時間的考驗,這是網上閱讀比不了的。”
“我們常說沒有時間或心情讀書,并不是說無書可讀,這背后是一種時間焦慮。我們說一個人有書卷氣,表達的其實是沉靜專注的意思,這需要時間來涵養(yǎng),閱讀也并非是唯一的形式,琴棋書畫都有這種功能。人們面對各種壓力的時候,時間成了稀缺資源。因此,閱讀危機的實質是,人們由于缺乏以專注閱讀為主要形式的精神深呼吸,而陷入被大量信息垃圾圍困的心靈缺氧狀態(tài)”。在州政協(xié)工作的韓先生認為,每個公民應該享有閱讀公共資源,從而構建“人人愛讀書,人人有書讀”的“書香社會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