甘孜日報 2017年06月08日
■宋沅君
在接下來的這幾天,中國人普遍可以分成三種:參加過高考的人,正在參加高考的人,家里有人正在參加高考的人。熾熱流火的六月,全國有940萬學子、無數(shù)個家庭,等著用一場考試來改變自己的命運。
自1977年恢復高考以來的40年中,高考承載了太多的價值和意義。于國,它是相對來說最公平的人才選拔機制,于民,它是底層青年實現(xiàn)階層上升的正規(guī)通道,是普羅大眾獲得精英教育和社會資源從而改變人生的資格準許。40年來,高考見證了時代變遷的歷史,社會發(fā)展的歷程,個人奮斗的足跡。它從內在也醞釀了關于招生錄取制度的公平性改革,引發(fā)了關于教育減負和就業(yè)艱難的連年爭議。
十年一劍,備戰(zhàn)高考,我們能在各個社交媒體上聽到關于高考的一百種豪言壯語。但不是所有人都像孫悟空一樣,能夠震天動地,高考對于不同的人而言是不同的戰(zhàn)場。有的人參加高考,是喜歡讀書,愿意繼續(xù)念下去。有的人是為了鯉魚躍龍門,改變貧苦的出身。有的人是為了實現(xiàn)夢想,成為自己想要的樣子。有的人是聽父母的話,過他們所安排的人生。有的人是為了尊嚴,證明自己也能做到。有的人則是按部就班,選擇了大多數(shù)人都走的道路。高考幾乎成了所有人的人生出口。
這些人中,能成為高考狀元的是個別,其他人根據(jù)不同的招生比例,按順序分別進入不同層次的各輪招生。這個遴選機制中,分數(shù)擔當了唯一的標準。今天的人們對高考的認同和接受度,是過去無法比擬的。為了完成這個全民都參與的教育盛事,我們多的是像毛坦廠中學、衡水中學這樣龐大的高考機器,每年都線性收割人生夢想,批量輸出高分。
就重視程度來說,高考遠不止是一場考試而已。高考讓我們學到了什么?很多人津津樂道,高考的寒窗苦讀是一種多么獨特的人生體驗,斗志昂揚、忘我學習、戰(zhàn)勝惰性、從基本對等的付出與收獲中建立自信,等等。可是平心而論,能讓我們獲得這種體驗的必須是高考嗎?18歲以后的人生,每一次考驗都將比高考更加要命。
高考只是人生第一役,并不是人生唯一一役,也不是最后一役。那些高喊著今日高考依舊證明“知識改變命運”的人,同樣要警惕自己信奉的是不是也包括“一考定終身”。高考也許是多功能的,但不是萬能的。要過好人生,憑借的不是高考為你放開的閘門,而是這場考試以外的東西。高考只是決定了你上哪所大學,僅此而已,往后的人生,仍取決于自己的努力、家庭背景、社會關系,甚至性格、修養(yǎng)、品行等的綜合作用。
不要盲目地信奉高考、依賴高考,因為即使高考結束,人生也不會停頓,更談何注定。高考的成敗,并沒有我們自己以為的那樣重要,也沒有父母老師和別人以為的那樣重要。允許輸?shù)艉褪〉膽?zhàn)役,才是真正的戰(zhàn)役,懂得善待弱者和出局者的人生,才是強大的人生。如果我們多關注那些與高考無關的夢想、從高考中失落的夢想,就會發(fā)現(xiàn),能開創(chuàng)精彩、創(chuàng)造卓越的,與高考成功并沒有必然聯(lián)系。
高考太苦,但它一直與青春、夢想、拼搏、幸運等詞語并肩同行。在正義與美好兼具的宣傳背后,我們同時聽到了太多關于高考的勵志故事、逆襲故事。它們恰恰證明,高考只是人生最撕裂的一段夢境。我回想起我的18歲,竟然也是麻木不仁、不堪回首的歲月。通往夢想之路,被描述成充滿激烈的競爭和廝殺。在很多人的回憶里,高考的印記如影隨形,余生難以安寧。我們?yōu)楦呖级紵啻?,為高考而揮灑汗水,以夢想之名登上高考的階梯,無論到達了哪一級,一旦高考結束,就將從夢境墜落現(xiàn)實,以截然不同于以往的常規(guī)邏輯,來面對人生。
在萬眾矚目期待高考的日子里,我們誰都沒辦法給高考潑冷水。但在高考結束之后,也許我們該花時間想想,以后要怎么辦。高考之于人生,真的沒有想象的那樣重要。高考之后,請忘記高考,讓一切如常,回歸平靜。
最新消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