亚洲高清资源,日韩亚州,亚洲电影av,国产一区在线播放,国产中日韩一区二区三区,美女诱惑动图,超高清图

  您所在的位置:康巴傳媒網(wǎng) >> 文化 >> 康巴人文 >> 瀏覽文章

明、清兩代沈邊地區(qū)的歷史

甘孜日報    2022年05月06日

   董祖信

    叁

  余氏《家史》和《萬歷合約》

  沈村余氏《家史》,為成吉思汗二十世孫,沈邊第十五代土司余國璽及其弟余國瑞、余國琳三人根據(jù)各代傳承的《家史》系統(tǒng)整理,于清代乾隆年間撰寫而成。以后各代相繼撰寫,從明朝洪武二年(公元1369年)起,至清代宣統(tǒng)三年,川滇邊務大臣趙爾豐改土歸流,對瀘定境內的余(沈邊土司)、周(冷邊土司)、古(咱里土司)、汪(理塘土司安置化林)四家土司“廢其職而收其權,并優(yōu)于世俸”止,歷時542年。將余土司前后相傳計二十代的歷史和各個時期所發(fā)生的大事,作了簡要的記載。余氏《家史》稱得上是沈邊土司和沈村地區(qū)542年間的一部簡史,它填補了沈邊地區(qū)歷史上很多空白,結合《萬歷合約》,解開了沈邊地區(qū)的一些未解之謎。這是它有別于一般《家史》或《家譜》的地方。如果沒有余氏《家史》, 筆者就很難寫岀《沈邊土司——進入康巴東大門的蒙古人》和《成吉思汗的后裔在瀘定》兩篇文章, 甚至考證和撰寫《話說“老丙午年” 》一文也會信心不足。因為余氏《家史》中的很多記載,在《明史》《明實錄藏族史料集》《雅州府志》《打箭爐廳志》《天全州志》中是無法找到的。像乾隆“丙午年”, 即瀘定一帶的老年人所說的“老丙午年” 磨西大地震,余氏《家史》中就比其它資料記載得準確而詳細,其文載曰:“乾隆五十一年(丙午)五月初六日午時(上午11點—下午1點),地大震,房屋俱坍塌。

  磨崗山(即今磨崗嶺)坍,壓塞河(大渡河)水倒流至大壩,勢若湖海。十五日丑刻(凌晨1—3點),始沖開而去,將田地沖沒大半。是年,復修宜牧堰田,培補房屋。”我在寫《話說“老丙午年”》 一文時,查閱了《天全州志》《雅州府志》《樂山縣志》《明實錄》《四川通志》及得妥鐵樁廟古碑等有關資料,其記載都沒有《余氏家史》記得準確而詳盡。

  2006年,我從沈邊土司后人余啟仁為改族別而帶到瀘定縣委統(tǒng)戰(zhàn)部的一大捆舊地契、紙約中,發(fā)現(xiàn)了具有史料價值的《萬歷合約》(以下簡稱《合約》)。同年寫了《宜牧古渡和萬歷合約》一文,發(fā)表于2006年10月19日和11月14日《甘孜日報》,文中對古渡和《合約》均作了較詳細的敘述。以后又征得余啟仁同意,將《合約》帶到成都《四川法制報社》龔伯勛老先生處,共同研究并拍了照片,合寫了一篇簡介《合約》的短文,刊發(fā)于《四川民族》和《四川法制報》。因《合約》破損,暫時無法修復,只好帶回筰都沈村,物歸原主還給了余啟仁。后被瀘定縣政協(xié)主席孫光駿先生收購,現(xiàn)作為瀘定縣檔案館“鎮(zhèn)館之寶”藏于館內。

  發(fā)現(xiàn)《萬歷合約》后不久,又了解到余土司后人鐵木榮(成吉思汗25世孫)處保存有更具史料價值的余氏《家史》。同年秋天《四川法治報》社龔伯勛老師來我沈村宜牧家中,我們未經(jīng)預約前往采訪鐵木榮先生,他只讓我二人參觀《家史》的封面和扉頁,其中內容卻無緣目暏,龔老返回成都。事后我又多次前往訪談,征得鐵木榮同意,在他的屋內翻閱了整本余氏《家史》并摘記了部分重大事件內容,然后帶到成都。為了下一次閱讀余氏《家史》,我請龔老幫我選購了一數(shù)碼照相機,帶回沈村。當再次獲準在鐵木榮家中翻閱余氏《家史》時,我選了一個晴天,帶上照相機去到他屋內,征得他同意,將他珍藏多年的余氏《家史》逐頁進行拍照后,帶到相館放大、打印、裝訂成冊。從此,我有了一本完整的余氏《家史》。為我過去寫《沈邊土司——進入康巴東大門的蒙古人》《成吉思汗的后裔在瀘定》和現(xiàn)在寫本文(余氏《家史》和《萬歷合約》)提供了可靠詳實的依據(jù)。

  余氏《家史》全本以毛筆行楷書寫而成,字跡流利,剛勁有力。從沈村余氏始祖余伯錫自明朝洪武二年(公元1369年)起,到末代土司余應璽于宣統(tǒng)三年(公元1911年),被川滇邊務大臣趙爾豐追繳印信止,計542年歷史。沈邊土司前后共傳二十代中的各代承襲、土司之間所發(fā)生的戰(zhàn)爭,如“冷磧土目糾夥始陽高土司、黎州馬土司合兵攻圍沈村,勅書圖冊燒毀無存?!敝卮笞匀粸暮?,如“五十一年(乾隆丙午,公元1786年)五月初六日午時,地震(即磨西大地震),房屋俱坍塌,磨崗山(即磨崗嶺)坍,壓塞河(大渡河)水倒流至大壩,勢若湖海。十五日丑刻,始沖開而去,將田地沖毀大半……”家庭大小事,從行軍打仗、進京朝貢、加官進爵、尋根訪祖到婚喪嫁娶、添人進口、買田置地、修房造屋等均有記載,直到最后“……四川總督部堂趙追去銅印一顆。嗚呼!我先祖創(chuàng)業(yè)數(shù)百余年,功苦不昧,而今一旦失去,不亦恨乎!因感錄《七言》:‘先祖創(chuàng)業(yè)數(shù)百年,血戰(zhàn)疆場費辛艱。而今一旦失卻去,不知印信尚否還’……”細讀余氏《家史》和《萬歷合約》,聯(lián)系沈村先輩們的傳說、文物古跡和地名、物名,500多年間在沈村地區(qū)所發(fā)生的鮮為人知的一些事情便活生生地浮現(xiàn)在眼前。


  • 上一篇:康巴歌舞
  • 下一篇:瓢蟲

  • 本文地址: http://m.huanlegouqql.com/html/wh/xkbrw/79899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