華西都市報? 2020年04月27日
從水路到公路,從綠皮火車到高鐵,成渝兩地實現(xiàn)1小時通達,深刻改變了兩地居民的生活方式。
一個是地理中心,一個是通航口岸。交通地理優(yōu)勢造就了成都和重慶,兩地經(jīng)濟畫圈也離不開交通助力。
成渝兩地的交流歷史,就是一部交通進化史。
從川江航運到蜀巴大道,從新中國成立后建成的第一條鐵路到西南第一條高速。四川盆地交通發(fā)展的諸多“第一次”都在成渝之間。
從水路到公路,從綠皮火車到高鐵,成渝兩地實現(xiàn)1小時通達,也改變了兩地居民的生活方式。成都人在重慶工作,重慶人在成都生活,周五下班坐上高鐵,一部電影都沒有看完,就能吃上重慶火鍋,或者逛上春熙路。
從水路到陸路
巴蜀交通千年之變
成都、重慶,自古就是四川盆地兩大重鎮(zhèn),其間交通經(jīng)歷多次變化。
古代,兩地往來沿江河而行,最早可溯源到春秋戰(zhàn)國時期的“川江航運”。唐宋時期,成都成為中國西南地區(qū)經(jīng)濟和文化中心,川江客貨運輸十分繁忙,詩圣杜甫選擇沿江南下東出,足以說明彼時成渝“水運”的重要地位。
明朝正德年間,朝廷在四川境內(nèi)長江、岷江、嘉陵江等干流、支流設(shè)有七十多處水驛。從成都錦官驛出發(fā),沿岷江經(jīng)眉州、嘉定州、敘州府進入長江水道,再經(jīng)瀘州、重慶、夔州,出三峽,然后與湖廣驛路相連接,通達全國。
從成都到重慶的古驛道,因為要出成都東門,民間稱其為“東大路”。文獻資料顯示,東大路最早在蜀漢已經(jīng)成型,是蜀郡(成都)通往巴郡(重慶)的道路,史稱蜀巴大道,全長536公里。
老四川地區(qū)最早的現(xiàn)代公路也是在成渝兩地鋪開的。1927年起,彼時的四川省在原有的東大道基礎(chǔ)上籌建成渝馬路,費時6年,直至1933年才告修成,號稱“西南第一路”。
線路成都出發(fā),途經(jīng)簡陽、資陽、資中、內(nèi)江、隆昌、永川、江津到重慶,全長438公里。成渝馬路沿途彎道多,坡度大,路又窄,是一條坑坑洼洼塵土飛場的碎石公路,很長的時間里,汽車走一趟,起碼要兩三天的時間。
從公路到高速
成渝高速網(wǎng)越織越密
從第一條現(xiàn)代公路到第一條高速,等了一個甲子,成渝陸路交通再次升級。1995年,成渝高速建設(shè)終于提上日程。
然而,這條公路規(guī)劃之初只是二級公路,1990年開工時,技術(shù)標準提高到了一級公路,1992年修建過程中才決定改建為高速公路,可謂一波三折。1995年9月,歷時整整五年,成渝高速終于建成通車,線路全長337公里,汽車往來只需要5小時左右。
高速建成后,成渝兩地居民交往才開始頻繁起來,周末坐大巴去重慶耍,成為當時的新風尚。不過,兩地的時空距離并沒有停留在5小時,之后的三十年間,成渝之間又新建了兩條高速:2007年,成遂渝高速通車,兩地首次實現(xiàn)3小時內(nèi)互通;2017年,成安渝高速建成,這條雙向6車道高速,將兩地通行縮短到兩個半小時。
一組數(shù)據(jù)反映了成渝高速對密切兩地交往的影響:目前,四川到重慶的日均高速車流量為12.9萬輛,占四川省日均高速流量的54%。
就在人們享受高速交通網(wǎng)絡(luò)帶來的便利時,成渝之間另一條高速公路已經(jīng)開始建設(shè)。作為成渝之間的第四條高速,成資渝高速的建設(shè)還有另外一層意義,它將成都和重慶的兩個新區(qū)連起來了。
從鐵路到高鐵
高鐵拉近時空距離
1950年,成渝鐵路全線開工,兩年后,這條鐵路成為新中國成立后建成的第一條鐵路,也是中國西南地區(qū)第一條鐵路干線。
成渝鐵路客運里程504公里,從成都向東引出,經(jīng)簡陽、資陽、內(nèi)江抵達重慶。一列綠皮車,晚上8點從重慶出發(fā),第二天晚上11點左右才能到達成都,最長的時候需要近30個小時的車程。這條鐵路不但方便了成渝兩地老百姓的來往,還解決了成渝之間大宗貨物的運輸問題,密切了兩地經(jīng)濟往來。
1994年,成渝鐵路進行大幅提速,車程縮短至14個小時,列車首次實現(xiàn)朝發(fā)夕至。進入新世紀,兩地鐵路建設(shè)進入快車道:2006年,遂渝鐵路通車,成渝列車改道遂渝、達成鐵路運行,運行時間縮短為4個半小時;2009年,達成鐵路電氣化改造完成,具備200公里時速的列車運行能力;隨后,和諧號動車組登場,運行時間壓縮為2小時;2015年,成渝高鐵建成通車,成渝列車運行時間再次壓縮至1個半小時左右……
2020年,一條新的高鐵——成渝中線高鐵即將在成渝之間展開,線走中間,極限拉直,設(shè)計時速也可能更快。成渝中線高鐵建成后,兩地將實現(xiàn)1小時通達,經(jīng)濟、社會交往也將更加密切。
從旅游到通勤
交通串起雙城生活
38歲的動車司機蘭冬,從小生活在老成渝鐵路沿線的資陽,長大后又成為成渝高鐵的值乘司機,無意間成為兩地交通變遷的見證者。
蘭冬至今記得第一次坐綠皮火車從成都回資陽老家的情形,“我記得當時坐的是K1273次列車,從成都出發(fā)的時候是10點過,到資陽是12點過,客車要開 2個多小時?!庇悬c慢,這是他對老成渝線最初的印象。
父輩們都是鐵路人,看著叔叔些開火車很神氣,蘭冬從小就種下了火車夢。2002年,他考取火車司機,跑的就是老成渝線。2015年,成渝高鐵開通,他又成為這條線的動車司機。從時速90公里到300公里,他在駕駛室里感受著“中國速度”。
當了這么多年動車司機,蘭冬還從旅客構(gòu)成中找到了規(guī)律。
周末,車上的姐妹淘、小情侶就會多一點,他們目的明確,去重慶來趟覓食之旅。周五下班坐上高鐵出發(fā),一個多小時后已經(jīng)坐在了重慶的火鍋店里;周日晚上吃完燒烤再走也不遲,密集的高鐵班次給了人們盡情玩耍的底氣。
工作日,車廂里西裝革履的商務(wù)人士多了起來。有人家住成都,公司開在重慶,每周要在雙城之間往返兩三次;有人家住重慶,卻在成都上班,每天早上6點過的首班高鐵,就是他們的通勤工具。
最新消息